弋阳县教体局:不让一个孩子落在角落里

更新时间 2016年08月11日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必然存在的一个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他们面临的困惑、困境、需求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大家去了解,去理解,去帮助。我们不把他们当作是一些问题的化身,而是用行动对他们进行研究。
一、留守儿童现状
1.全县留守儿童比例:41.64%,其中女生占留守儿童44.46%。
2.监护状态:隔代监护84.64%;亲友监护10.02%;寄校托管3.27%;临时安寄1.45%;无人监护0.62%。
3.留守儿童的表现:
监护类别
孩子的表现
隔代监护
学业成绩不佳,行为习惯有偏差等
亲友监护
胆小、消极、成绩不理想等
寄校托管
周末监管缺失,极易出现5+2=0等现象
临时安寄
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不良,容易沾染上网、抽烟、说谎等不良习气
无人监护
缺乏安全感,生活较为艰难等
二、留守儿童的需求
完整的家庭生活、常态的亲情滋养、情绪的慰藉、困惑时的点拨、失落时的问候、孤独时的陪伴……
三、我们能做什么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五类问题,我们“量身定制”,分类采取措施。
第一,送教上门,让老人们学会正确的“育人”方法。
隔代教养存在很多的弊端,其中家教知识的缺失是主因。为此各学校通过送会到村、送戏到村、送培到家向家长或监护人传递教育思想,教授育儿知识。如:
三县岭小学开办专门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班,把班办到村里。
葛溪小学开展“百名教师包百村”活动,教师与乡村,与家庭结对。每个学期把家长会开到村庄里、学生家里。
朱坑小学常年坚持开展教师“课后访千家”活动,所有教师利用课余甚至晚上的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
中畈中学农忙时把家长会开进村,农闲时请家长来学校。
第二,周末活动常态化,生活技能课程化。
周末是留守儿童监管的“真空”时段,是孩子容易“变坏”的关键点。为此,我们用丰富的活动填补孩子们的“空虚”。
701小学利用周末开展“快乐农庄”活动,开发出了“绿色德育”课程;逸夫教育集团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的训练,打造出“生活技能课程”,2015年代表江西到北京参展;港口小学是我县最南端的乡村学校,他们因地制宜,开设石头艺术课程;中畈小学利用年轻老师多的优势,成立了多个活动社团,参与面达90%以上;曹溪中学、育才学校、叠山学校等为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每学期都举办内务整理比赛。有的学校邀请非留守儿童家长共同参与,利用周末开展春游、秋游活动。
第三,学校生活家庭化,营造氛围传递温暖。
吃饭是留守儿童的最大难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学校生活入手。从2013年开始,弋阳县所有学校的食堂全部由原来的社会化收归学校统一管理,全面改善师生用膳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午餐。如,湾里乡朱垅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小,他们自己办食堂解决了240余名学生中午用餐问题;烈桥中学住宿生比例达90%以上,学校每餐为学生配“三荤两素”,确保学生吃饱吃好营养均衡。
烈桥中学家长程敏菊,在周末把外出打工邻居家的孩子组织到一起做作业,一坚持就是两年半,她没有收过一分钱,常年做着“代理家长”的角色。曹溪镇横桥小学、陶湾学校等从今年开始由家长自发组建“周末学习共同体”,若干家长牵头,孩子们自愿报名周末到哪位家长家里学习,三五名孩子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校老师积极参与其中,在周末利用休息时间轮流上门辅导孩子们学习或参加他们自行组织的集体活动。
第四,扫除亲子沟通障碍,抚慰心理促进健康。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留守儿童的家长更多的是无奈而不能陪伴。我们应该接受这个现象,但我们仍然可以打造“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
一是搭建起亲子实时交流平台,打通为留守儿童的服务的另一个通道。在弋阳县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各学校充分利用手机的通讯功能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各学校利用这个平台,在班会课时用微信网页版通过班班通设备,让学生与父母进行互动交流。遇到孩子生日或受表彰,班主任会把现场通过视频及时传送到家长手机上。平时则上传一些孩子在校生活、学习方面的表现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家长也经常把自己工作的情况传到老师手机上,老师在课余时给学生看,让孩子也及时了解父母的情况。家长虽然身在千里之外,但让孩子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依然感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爱的温暖。
二是召开跨省家长会,搭建家长、老师、学生、学校、家庭沟通的连心桥。如圭峰中学以往开家长会的时候到会率非常低,更多是爷爷奶奶辈来参加,父母很少参与对孩子的教育。考虑到家长基本上都聚集在浙江义乌、浦江等地务工,于是学校把家长会开到家长务工地去。到2015年,圭峰中学已在浙江义乌、浦江召开了三次跨省家长会。每次家长会上,老师先播放留守儿童在校生活和学习的实况,家长会后,老师把父母工作的场景拍摄下来,带回学校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在观看视频时无不感动流泪。有家长第二天就辞工回家陪伴孩子。
三是关注身心健康,让阳光洒向每位孩子的心田。弋阳县教育系统近三年培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十余名,具备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老师一百多名,建立心理咨询室二十多个。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困惑,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第五,联合力量,延伸触角,确保安全。
独居留守儿童是最危险的一个群体,容易遭受侵害,也很容易被引诱,被利用,我们更是不能放弃。而以教育一己之力又毕竟“势单力薄”,因此各学校都在想方设法“借力”行走。如:
朱坑小学,他们以镇政府的名义开展“最美育人家庭”评选活动,一些平时喜欢打麻将的家长自开展“最美育人家庭”评选活动以后,纷纷把家里的麻将机卖掉,麻将房变成了书房,麻将桌换成了书桌。
701小学他们充分利用社区的力量,与社区共同开展 “防震减灾系列教育活动”;举办“悦读人生,书香社区”主题读书活动;请“心理桃源”这一心理学组织给留守儿童上心理健康课,做团辅等。
葛溪中、小学利用周末开展以教师牵头,带动家长、村民、村干部共同参与的“小手牵大手”清洁乡村行动,深得家长、村民们的欢迎。
中畈中小学的村级留守儿童监测点,葛溪中小学的校外安全义务巡查员等在课余时给予留守儿童关注和帮助,使关注无盲点,帮助不断链。
四、播种希望收获信仰
在弋阳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特别是从2013年以来,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弋阳县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日渐完善;留守儿童的辍学率明显下降,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在学校的教育、帮助与倡导下,更多的父母重新回到了孩子身边,仅2015至2016学年度回流家长达400余人。近三年的中考报考人数在上饶市总量下降的情况下,弋阳县增加了考生635名。
弋阳县留守儿童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江西省教育厅对弋阳县的留守儿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江西日报》5月8日第一版进行了专题报道;5月11-13日新华社江西分社记者赴弋阳进行了深度采访,5月19-21日再次派记者深入采访。中国教育报,中新网等媒体也相继前来采访,江西教育电视台多次对弋阳县留守儿童工作进行报道。


 
 稿源: 文章作者: 点击数:
返回首页】【关闭






 
本网站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
严禁复制、镜像。备案序号:赣ICP备05005890号